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广莫之野,无何有之乡。

红尘中独处,独处,也拥抱红尘。

 
 
 
 
 

日志

 
 

连日小感(四)  

2011-12-04 23:03:00|  分类: 光阴寺...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011-11-27

难得有这么一个下午,泡在图书馆里,暖气本是不怎么能感受得到的,一开始坐在大厅里只感觉寒气逼人,后来竟觉得通体舒畅而周身热情泛滥…果然是读书有助于修炼内功…

回自习室的时候还捧着一摞。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河的杀戮。”

“大凡一种艺术的始期,都是简单的创造,直率的尝试;规模粗具之后,才节节进步使达完善,那时期的演变常是生气勃勃的。成熟期既达,必有相当时期因承相袭,规定则例,即使对前制有所更改,亦仅限于琐节。单在琐节上用心'过犹不及'的增繁弄巧,久而久之,原始骨干精神必至全然失掉,变成无意义的形式。”——《一片阳光》

林徽因评建筑如此,文学也当如是。比如唐诗宋词元曲之间的兴衰更迭,伟大的文学家能开创一个时代,稍微次之的可将这个时代推至巅峰,而平庸之流只甘于将自己搁置于前人开创的模子里,在咬文嚼字的泥潭里自我陶醉。

再如那句霸气十足的“We lead,others follow.”…

 

书,我喜欢能使我的思维跳跃起来的。

 

林徽因《一片阳光》,只选了散文部分来读,其实一向对文坛才女不是很有兴趣,完整地只读过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而已,选出了《一片阳光》只是被其开篇《悼志摩》所吸引,而后发现的确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散文是有内容又有精神的;

余冠英选注的《汉魏六朝诗选》,很惭愧因为只是喜欢那个时代的人物所以仅仅是对它的前言感兴趣,但是前言看完后我果断地将它抱回,有抄书的喜好… …;

童晓薇的《日本影响下的创造社文学之路》,书并不厚,本想粗略一读,谁知看了四分之一时放不下了,于是同样抱回之;

另:小海的《大秦帝国》、费振刚 温儒敏主编的《百年学术》,这本书大一看过,现在决心拿出来重读一下;

林雨堂的《且行且歌》,翻看了一下目录,有点儿意思;

1699·桃花扇》,高中语文课本上便有一些段落,当时很喜欢,现在希望可以把全本欣赏一番,一定是不一样的感受。

2011-11-28

建安。烈士悲心,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建安作者多半生戎马或备历忧患,《古诗》作者则多因处于衰世而彷徨苦闷或因漂泊失意而忧伤慨叹。诗人个性迥异,诗的格调不同,手笔也是云泥之别。

曹植的“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阮籍的“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左思的“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当然陶渊明就是另外一种心态了,然而,不假雕琢,刚健自然,是他们共同的色彩。我欣赏。

看古文诗集之类的书,手边放一本笔记,边看边抄是必须的,当然,只抄喜欢的,接触古代文学以来,很是自负,翻开一篇文章,扫描全文,便将它们以“好,抄。”或者“不好,切。”区分开了。个人认为,汉字的独特之处就是只看单个字——而不需要研读每句每段的大意——就能通晓文章大意。一个作者,选择了用哪些字来写他的文章,就注定了这篇文章的格调、风骨,所以只须跳着看字,就能感觉到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文。

 

抄完了《桃花扇》中喜欢的小调,也对孔尚任和他所处的时代有了更深的体会,伟大的作品来之不易,而如何将其中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如它的青春版昆剧,形式很好,虽然我没有看过,但是能从《1699·桃花扇》中感受到它的精致美妙,更多的,是设计师们的独到眼光,所以它才能以文化的方式,走向世界。

如果有一天,从事这些相关行业的人能够抛却名和利,真正愿意用心地去打造每一台辉煌,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可以无可匹敌地闯进全世界文化爱好者的心中。

这个时候也一定是各种“家”们人生的辉煌时刻,那么之前所有的付出,都应该是值得的了。

只可惜人心太贪婪也太浮躁。

魏晋六朝进行中

2011-12-3

每一晚结束的时候都是温暖的。

每一天醒来的时候都是笑着的。

2011-12-4

日语考试结束了,一如既往地平静,应该是说死静,我非常希望自己可以找到小小的兴奋的感觉,以便使大脑高速运转起来,可惜从头到尾都没有,回到学校之后吃完饭倒是有点儿活过来了的感觉,这时有人告诉我折腾一天了太累了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于是我强迫自己精力旺盛地爬上床,闭眼,睡觉,睡不着,坚持睡终于着了一个小时后醒来,全身感觉散了架一样,果然是越睡越困。挣扎着坐起来,穿一般衣服,不行,又脱掉倒下没出息啊没出息,这么经不住青春的折腾,还说什么不折腾对不住这个年龄。

去自习室,没有书,随便从书架上那一本吧,考虑到英语六级要考试了,就选了《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很不错,词汇量够意思,占有了它之后没读过几页,现在就是拿来练习阅读了,不愧是大家之作,很有思想,在这个好多人喜欢轻飘飘忧伤的小时代里看这种书,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倒退。

《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第一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英文著作。林氏在该书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在本书中他发挥自己“两脚踏东西文化”的优势,常用中西比较的眼光看问题。

该书于1935年――林氏举家旅美前夕――由赛珍珠夫妇的The John Day Company出版。赛氏亲自撰写序言,誉其为“最真实、最深入、最完整、最重要的一本关于中国的书”。美国的书评家T.F.Opie甚至说:“不管是了解古老的或是现代的中国,只要读一本《吾国与吾民》就足够了。”

PS:《小王子》的孪生兄弟回来了… …

PPS:这里面没有提到你,但是到处我都能看到你的影子。


--茕茕白兔--

  评论这张
 
阅读(237)|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